這幾天宥宥得了"疱疹病毒口腔炎",也有稱"疱疹性牙齦口腔炎"、"疱疹性齒齦炎"、"單純性疱疹"等。這個病很容易被誤診為"腸病毒",但宥宥在發燒第一天,喉嚨沙啞、舌頭上有一顆疱疹時初進台大兒醫看診,就被診斷為"疱疹病毒",後來因晚上睡覺出現發抖,高燒至41度,所以送急診,醫師叮囑這個病程發燒約會5-7天,主要症狀是"牙齦紅腫出血、口腔內舌頭上出現水泡破洞,伴隨發燒"。這個病毒會經由"唾液"傳染,預防方式是注意手部清潔、勤洗手、避免唾液接觸等。應注意的是水份攝取、飲食,以及持續關注小孩活力,若活力不佳建議再送醫。

醫生開給我們的藥是: 速熱寧藥水(退燒止痛消炎)、退燒栓劑、寧康口內膠(濕潤傷口、抗炎、舒緩疼痛)、康護寧口腔噴劑(舒緩疼痛)。這幾種宥宥都不買帳,速熱寧藥水之前感冒發燒醫生就已經開過這瓶,基本上要用強灌的方式給宥宥喝,任何調在食物裡面的方式都會被他識破,但也只是幫助退燒和止痛,並無治療這個病症的效果(醫師說疱疹病毒無特效藥,只能自然好);口內膠晚上睡前幫他擦,半夜醒來發現味道會哭泣用手撥,然後輕微偶吐。口腔噴劑醫師說一天可以噴四次(飯前噴),但宥宥噴一次一下就馬上嘔吐,極不舒服,所以根本也沒舒緩到什麼疼痛。所以基本上退燒超過39度我們就塞退燒栓劑,但這種栓劑嬰幼兒不可頻繁使用會導致胃潰瘍,所以我們大都在睡前使用,白天盡量灌藥水。

宥宥大約高燒三天(39度以上),第四天開始溫度在38.0-39.0間徘徊,第五天溫度大約在38-0-38.5。從第四天開始我們就沒有餵退燒藥,也沒有塞栓劑。

整個病程宥宥活力算還不錯,但有明顯感覺到他心情不佳以及嘴巴痛、食慾差,第三天甚至到不吃不喝的地步,整天尿布只濕一次且尿量很少,連他最愛的母奶因為喝了嘴巴會痛也不喝了,因擔心水份攝取過少,所以晚上開始"灌水",第四天開始有喝一些母奶,但次數極少,每次只喝幾口就因疼痛停止。第五天有吃一點布丁、舔一點冰棒、喝奶量依舊很少。

這次的病還沒痊癒,我在宥宥生病的第六天寫下這篇文章,以往他生病我最頭痛的是餵藥,這次是要哄騙他喝水吃東西,不吃不喝令我覺得害怕!!! 我心裡也想如果持續都吃太少水份攝取太少,就送醫院去打點滴,但還是努力的掙扎不斷的熬湯、試各種飲料冰品、甜點、他可能在嘴破時願意或愛吃的東西通通試。後來娘家媽媽聽的嘴破偏方(草藥湯),也給宥宥喝。我有一種台語"有步想到沒步"的感覺,整個很無力。 我記得以前在IX工作的時候,老闆Jason曾經舉一個例子,說明一個人可以持續努力的動力關鍵在有人陪伴,他說,如果一個人單獨跑步,覺得很累、很無力,但這時如果有一個人跟在他旁邊跑,陪伴著他,那這個人就可以跑的更久。老闆說這個例子是希望同仁可以互相協助、關照彼此的工作狀況,給予鼓勵,幫助大家順利度過工作上遇到的困難。這個故事我放在心裡很久,因為我很能體會其中的道理。反觀我覺得無力的狀況,我想是因為我是"一個人"在照顧小病人,當一個人面對宥宥不吃藥、狂鬧哭泣、不吃飯喝水,自己又束手無策的時候,那種感覺真的很無力,很難過,有時候難過會轉為憤怒,然後這個憤怒就波及到老公。如果有人和我ㄧ起分擔照顧小宥宥的責任,我的壓力就不會這麼大,也會覺得"這是我們大家一起要努力的目標",感覺就輕鬆許多。也許,這就是"老公早上七點半出門、晚上九點以後才到家",屬於我的"類單親生活"最大的缺點吧。

Anyway,希望我的小乖乖趕快好起來,恢復成可愛的小胖胖。

。。以下轉貼疱疹病毒齒齦炎相關資訊。。

名稱:皰疹性牙齦口腔炎

●簡介
皰疹性牙齦口腔炎是由第一型單純皰疹病毒(HSV-1)所引起的口腔感染,85-90%的感染者不會產生症狀,只有約5-10%的幼兒第一次感染此種病毒時產生嚴重症狀,包括高燒、口腔黏膜多處水泡破皮、牙齦腫脹甚至出血、口臭、頸部下顎淋巴腺腫大。好發年紀在1至5歲,發燒可持續5-7天,水泡需10-14天左右才能夠痊癒。第一次感染結束後,病毒便藏身於神經節中。當遭受某些壓力,如感冒、發燒、艷陽曝曬或特定食物,此病毒即活化起來,週期性地在嘴唇週圍產生水泡。但有人病毒終其一生都不再活化。
●傳染途徑
由直接接觸皰疹病毒感染患者的皮膚傷口.口腔水泡或唾液而傳染,甚至無症狀之感染者的唾液也有傳染力,一般要等水泡完全消失且皮膚傷口結痂之後才無傳染性。

●治療
1.飲食方面:
最重要的是讓患兒盡量維持與平時一般的進食量,特別是發燒時會增加體內水分消耗,此時水分補充就顯得更為重要,牛奶、冰淇淋、布丁、果凍、果汁、奶昔、口服電解質液等冰涼流質食物都可嘗試,需避免太辣太鹹太燙的食物。
2.藥物治療方面:
(1)安佳熱或馬蓋先等退燒藥可用來控制體溫並減輕疼痛,但無法縮短病程。
(2)局部口腔麻醉劑不建議使用
(3)抗病毒藥物:口服抗 疹病毒之特效藥Acyclovir,研究證實再發病72小時內服用可縮短發燒天數與疾病嚴重度,但健保並不給付,目前建議家長自費使用。至於局部口腔塗抹Acyclovir藥膏Acyclovir則無確定療效。

●何時需要立即尋求醫療協助
(1)當有高燒不退時。
(2)有脫水狀況時,例如8小時內無小便,眼眶凹陷,嘴唇乾裂,乾哭沒有眼淚,嬰兒前囟門凹陷等。
(3)虛弱.嗜睡.活動力明顯降低
(4)病灶影響到眼睛時,恐有失明之虞。
(5)新生兒,小孩本身為免疫力不全患者,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(如類固醇、化療藥物等)。

●結語
一般來說,皰疹性牙齦口腔炎不常有嚴重的併發症,但在疾病早期與腸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咽峽炎或手足口病不易區分。若患兒出現上述情形應儘速 就醫,由醫師作正確診斷與治療。 

資料來源: babyhome討論區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.小孩嘴破發燒 可能疱疹作怪

【聯合報/顏大欽/長庚兒童醫院台北小兒科主任】 
 
 
腸病毒感染的季節,常有父母親帶小孩至門診,訴說小孩嘴巴破又發燒,是不是感染腸病毒呢?經過醫師檢查,發現是單純疱疹病毒引起的牙齦口腔炎,並不是腸病毒感染。
單純疱疹病毒(Herpes Simplex virus)可分兩型,第一型以感染腰部以上皮膚及黏膜為主,偶爾引起腦炎及侵犯眼睛,第二型以感染生殖器及新生兒為主。疱疹性牙齦口腔炎為第一型所引起,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6天。傳染途徑可由直接接觸患者的皮膚傷口或唾液而傳染,無症狀感染者的唾液也有傳染力。

疱疹性牙齦口腔炎好發年紀為1到5歲,典型症狀包括發燒、口腔黏膜多處水泡破皮,口腔破洞(潰瘍)約0.2至1公分,多位於口腔前半部,水泡甚至會長到嘴唇周圍,因潰瘍疼痛不敢吞嚥而口水直流,有時痛到晚上無法入睡,常合併口臭、牙齦發炎腫脹出血,偶有頸部淋巴腺腫大。發燒可持續5~7天,甚至更久,水泡需10~14天左右才能痊癒。

疱疹性牙齦口腔炎在發病初期有時難與腸病毒區分,典型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有高燒,但口腔破洞多位於後半部,破洞相對較小,少見口臭、牙齦發炎及侵犯口腔周圍。手、腳掌有合併紅疹時,可能為腸病毒引起的手口足症。

疱疹性牙齦口腔炎的處理原則如下:首先要注意個人口腔清潔。對於口腔疼痛,可以考慮使用口腔噴霧止痛劑或口服止痛藥,但不要使用局部麻醉劑。因進食量下降及發燒消耗水分,所以需補充水分及糖分,飲食以冰涼流質為主,布丁果凍、果汁、運動飲料、牛奶均可,甚至冰淇淋都可嘗試,避免太燙的食物。進食量明顯降低時應給予點滴靜脈注射。

抗病毒藥物Acyclovir在發病72小時內服用,可以改善發燒天數與疾病嚴重度,但需自費使用。觀察精神狀態及小便量很重要,若進食困難、發燒過久或不退、小便減少、精神活動力變差,或有抽筋等其他症狀,怕有脫水或其他合併症,應儘速就醫。

新生兒及免疫力缺損的孩童為感染擴散的高危險群,應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。

正常孩童感染疱疹性牙齦口腔炎後,除可能引起脫水或低血糖外,不常有嚴重擴散的併發症。痊癒後,病毒可能藏身於附近神經節,當遭受某些壓力如感冒、過勞,病毒有機會被活化,周期性在嘴唇周圍產生水泡。但有人終其一生都不再活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syihua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