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 98/9/24 am09:00

地點:台大兒醫

 

約定九點,醫生稍維遲到了一下,是一個女醫生,很親切,看到宥宥就親切的跟他打招呼。進去,原本家長要在外面等候,我告訴醫生如果我出去,宥宥應該會哭鬧,我可以在裡面等,然後盡量不發出聲音嗎?她說好。所以我坐在宥宥後面,醫生拿了個問卷給我填寫。一樣是一張a4雙面的問卷,是陳述題要你去評價發生的頻率。

 

醫生要求宥宥坐在椅子上面,宥宥不肯,我拿出法寶"mm巧克力",告訴他,你坐到椅子上面,我給你吃巧克力。他接受了,坐上去。巧克力也到他手上。他一直吃。醫生說,吃一點等一下就不能吃囉! 宥宥沒理他。然後,醫生拿出一個杯子,很多小方塊積木,他把積木一個一個放到杯子裏面,說,放進去了耶!! 你放放看。宥宥看到也很想玩,就開始一個一個放進去,醫生說到出來再放一次,宥宥照作。 然後醫生陸續拿出很多玩具,大多是操作性質的,比如說:配對遊戲(把棒子一根一根插到動動裡面、形狀配對),物體恆存概念(把車子藏在毛巾下面,要他去找),扮演遊戲(餵娃娃吃東西,把積木放到娃娃嘴邊假裝餵),以上宥宥都有配合著作,反應很快。

 

接著,宥宥覺得無聊了,看到窗緣那邊有車子,就拉著我到窗緣,伸手只了那個方向,我問他,你是要車車嗎?他說:阿!! (表示是),我拿給他,宥宥開始玩車,把車子依照平常玩的方式,沿著椅子或桌子邊緣走,宥宥是專注著看著車子,沒有轉頭理會我們的反應、或希望我們觀察他。醫生要宥宥找出他的little cars,他沒有理會醫生。醫生問我他平常可以找出他要的東西嗎?我說可以。後來宥宥開始有點浮躁,醫生要我拿一些東西安撫他,我說給她吃巧克力可以嗎?他說巧克力他會一直吃,不太理人,後來我就拿出毯子、豆豆玩偶,錢包。醫生看到他喜歡玩硬幣,就拿出一個存錢筒給他玩投錢的遊戲,醫生一手扶著存錢筒,宥宥以為他要跟他搶,就不高興了,開始歡。他把存錢筒丟到地上,用力拍了桌子三下。接下來宥宥都在哭鬧。我邊安撫宥宥,邊和醫生討論他的狀況。

 

醫生有再詢問我一些問題,例如:

1. 他會認得自己的鞋子、襪子、衣服嗎?

2. 他對於玩具有堅持要一定的玩法嗎? 換一種玩法他會接受嗎?

3. 他平常拉妳過去看某樣東西,當他指著那樣東西的時候,他會轉頭看你的反應嗎?

4. 他平常情緒是不是也像這樣很難安撫? 感覺到他比較固執?

5. 他平常都玩什麼玩具?

....

 

一番討論之後,醫生告訴我,宥宥的智力應該是完全沒問題,他對於記憶、理解方面反應都非常快。那情緒部份,會比較令人擔心的事,感覺上他比較固執,就是稍微不順他的意,他就會生氣、反應激烈。當然這不排除是因為他剛好想睡覺,我告訴醫生他平常一天中約有兩個時段會鬧脾氣,就會像現在這樣,都是想睡覺疲倦的時候,其他時間反應不會這麼激烈。但有感覺到他個性上是比較固執一些。

 

醫生說,自閉症兒童大約會有三種症狀:1. 語言發展緩慢 2.情緒上固執、不易妥協 3.眼神的聚焦 (指向的動作多寡),那目前宥宥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情緒的部份,他認為宥宥還需要進一步的評估,他目前的狀況看起來像是在"邊緣",就是有些徵狀傾向是自閉症兒童(語言和情緒,情緒是擔心的成分居多,主要是語言),有些徵狀還好,就是眼神和指向動作偏向正常。 他說可以經由每個星期的語言治療課,慢慢觀察他的變化,看是否和人溝通的品質是否可以變好。

醫生建議我以下幾項事情:

1. 多去引導他表達自己的情緒,用動作也沒關係,比如說拍拍胸口說怕怕、握拳頭是生氣了。

2. 把他的情緒、狀況用語言幫他說出來,比如說,對,你在生氣,我知道你在生氣。(醫生說這點他觀察我有再作,很不錯,就盡量讓他明白他情緒的狀態是怎麼樣子)。

3. 宥宥現在都理解物品的名稱、但是不肯說,所以要做的是強化他把"物品"和"名稱"再連結起來,重複、強化。

4. 不要哭鬧馬上給他他要的,這樣他會把"哭鬧"就可以"得到要的東西"做連結,所以在他快要接近爆發之前,告訴他應該怎麼說、怎麼做、引導他作,他做不到就替他完成。然後,再給他他要的東西。

5. 醫生說兩個星期之後評估報告會出來,就在六次語言治療後的門診可以由醫生那邊看到報告,目前還先不安排心理治療課程,以語言治療為主,如果期間我認為他的情緒方面有很大的問題,再告訴醫生請他們安排課程。

 

今天在等候治療的時候,遇到一個阿嬤帶著他的孫子(四歲),那個四歲的小朋友看起來非常正常,他阿嬤說,他還不會說話,他只會仿說,就是模仿別人說話,而且是單字。例如說,告訴他說 爸爸,他才會說爸爸。阿嬤說他們發現孫子這樣已經接近三歲了,太晚了,他的孫子是自閉症,他的癥狀就是有些過動、以及語言緩慢,目前在早療的幼稚園讀中班,有專業的老師會教導他們。阿嬤說他覺得上治療的課程真的進步很多,他看到宥宥還小,說這麼小來看是正確的,越早越好,他們就是太晚了。阿嬤很熱心,建議我可以到心智科的蔡*澤?排"日間住院",這樣每天都可以有兩個小時的治療課程。他說很有效。

 

我覺得慶幸的是,這些被診斷成"自閉兒"、"過動"的孩子,他們都有對他們耐心對待的父母、祖父母,幫助他們度過人生的關卡而不是逃避,這些孩子比我們任何人都先學習到去面對問題,而他們在過程中有所成長,這樣就足夠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syihua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